主题范文
Theme Model秋日放学路,满径皆是诗
放学的铃声刚一落下,我便迫不及待地背上那只沉甸甸的书包,它像个装满知识宝藏的百宝箱,每一本书都沉甸甸的,却又让我满心欢喜。蹦跳着跑出校门,远远就看见妈妈正坐在电动车上朝我招手,我飞快地奔过去,熟练地坐上后座。
电动车缓缓启动,晚风立刻张开温柔的怀抱将我包裹。那风不像夏日的风那般燥热,带着丝丝缕缕的凉意,轻轻掠过我的脸颊,又调皮地钻入我的衣领。我闭上眼睛,细细感受,仿佛听见秋风在我耳边低语,它说:“小朋友,你听,树叶在沙沙地讲秋天的故事呢。”我笑着回应它,让它快把故事讲给我听。
路边的栾树早已换上了秋日的盛装,栾树妈妈正温柔地洒落她那黄色的“宝宝”。这些小小的金黄花儿,一朵挨着一朵,一片连着一片,簌簌地落在地面上,不一会儿,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碎金似的地毯。阳光洒在上面,那金黄便晃啊晃的,像无数个小光点在跳跃,为我清清楚楚地指引着回家的路。我忍不住伸出手,想接住一朵,可它刚落到我掌心,就顺着指缝滑了下去,只留下一丝痒痒的触感。
再往前,枫树爸爸正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。他晃动着健壮的身姿,像是在展示自己秋日的魅力。一片又一片鲜红的枫叶被他抖落,那些枫叶形状各异,有的像小巧的巴掌,有的像精致的五角星。它们在空中打着旋儿,好似一只只红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。我看得入了迷,直到一片枫叶轻轻落在我的鼻尖,我才“哎呀”一声回过神来,惹得妈妈也笑出了声。
就在我还沉浸在枫叶的舞姿中时,天空忽然变了脸。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,迅速在天际蔓延开来,不一会儿就布满了整个天空。紧接着,电闪雷鸣,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天际,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开,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,瞬间就变成了滂沱大雨。
“快,穿雨衣!”妈妈的声音在雨声中传来。我手忙脚乱地和妈妈一起穿上雨衣,那雨衣上印着可爱的小兔子,让我在这大雨中也觉得格外有趣。电动车继续前行,雨幕像是给世界拉上了一层朦胧的帘子。可我却觉得,这些雨精灵们调皮极了,它们总喜欢和我玩“捉迷藏”。我伸出小手,故意伸进雨里,让冰凉的雨滴落在手背上,又快速地缩回来,然后再伸出去,乐得咯咯直笑。雨滴打在雨衣上,发出“啪啪”的声响,像是雨精灵在为我鼓掌,我和它们玩得不亦乐乎,连大雨带来的不便都忘了。
或许是雨精灵们玩累了,也或许是它们真的玩不过我,没一会儿,我们就到家了。我跳下车,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被淋成“落汤鸡”,却在不经意间朝天边望去。就在那一瞬间,我惊喜地瞪大了眼睛,忍不住叫道:“哇!是彩虹!”
那彩虹绚烂极了,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,七种颜色层层叠叠,像一座架在天空中的七彩桥。我知道,那一定是雨精灵的杰作,它们刚才和我玩捉迷藏输了,便画了这么美的彩虹来告诉我:“这次让你赢了,下次我一定能赢你!”
我笑着朝彩虹用力挥了挥手,心里像灌满了蜜糖一样甜。我开始期待下一次放学路了,期待下一次和雨精灵玩捉迷藏,更期待能在这秋日的放学路上,遇见更多像彩虹这样的惊喜,遇见更多藏在风里、叶里、雨里的,专属于秋天的奇妙风景。
我想,这条放学路,因为有了这些风景,有了这些小惊喜,便不再只是一条回家的路,而是一条铺满诗意的路,一条让我满心欢喜的路。
题目:在时光里启程
提示:冰心先生曾说:“成功的花,浸透了奋斗的泪泉。”每一次启程都承载着过往的积累,每一段新程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。请以“在时光里启程”为题,记录你的成长与期待。
在时光里启程
我的第一程,始于一根弦与指尖的相遇。
七岁那年,路过琴房,我看见古筝的二十一弦在光影中列队,像等待检阅的银色溪流。从此,每个黄昏都被“勾托抹托”的基本指法切割成规整的段落。单调的练习曲是唯一的背景音,指甲与琴弦摩擦出细碎的疼痛,在指尖凝结成透明的茧,像一枚枚微小的勋章。我将这理解为一趟优雅的远行——从“哆”滑向“嗦”,音阶每升高一度,仿佛就离某个繁星满天的夜空更近一步。终于,那曾经滞涩的《高山流水》在我手中真的奔涌出了水的形态,考过十级证书那天,我以为自己已然征服了所有江河。
然而时光不语,只是默默为我展开了下一程的地图。
初一,校民乐团招募,我满怀信心报名,却被告知古筝声部满员,只有一个陌生的名字虚位以待——柳琴。它静默地躺在那里,四根弦,梨形共鸣箱小得令人心生怜惜,也小得令人惶恐。我抚摸它光滑的琴身,那触感不是熟悉的温润,而是一种陌生的挑衅。放下征战多年的疆场,踏入一片全新的、未开垦的乐土,这需要勇气。但我听见内心一个声音说:启程本就意味着告别安稳。于是,一切归零。
柳琴的琴弦更硬,拨片的角度稍变,音色就薄如刀片。我抱着这个小小的“倔强”,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里,将一段快板练习了上千遍。直到手腕酸胀,直到那些原本磕绊的音符终于被驯服成一片清脆的急雨。两年,七百多个日夜,我从乐团的最后一把椅子,一步步挪到了指挥左手边的第二把。当北京金帆音乐厅的聚光灯打在我身上时,我怀中那把小小的柳琴,发出的不再是试探的涟漪,而是足以托起整个乐团旋律的、坚定的浪潮。
我以为征服了浪潮,便拥有了整片海洋。可时光狡黠一笑,将我推向最艰险的航程——初三数学。那是一片真正的绝望之海。试卷上的红色数字,不是标记,是烙铁。二三十分,像永不愈合的伤口,嘲笑着我所有艺术世界的风花雪月。公式与定理是沉船遗落的碎片:散乱,冰冷,无法拼凑成通往彼岸的舟楫。我崩溃了无数次,在深夜将脸埋进被泪水打湿的演算纸里,感觉自己的未来正被那些狰狞的几何图形一点点绞杀。放弃吗?可古筝的弦告诉我,重复万遍,必有回响;柳琴的拨片告诉我,角度再偏一度,就能从噪音中寻回乐音。那么,数学是否也是另一件需要驯服的乐器?我收起所有不甘与委屈,将那艘名为“自尊”的小船彻底凿沉。我允许自己从最浅的滩涂,蹚着水重新学步。我不再是那个演奏者,而是一个虔诚的考古学家,在数学的废墟里,一点点拂去符号上的尘埃,辨认它们最原始的逻辑。一本本错题集是我绘制的航海图,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,是暗礁的坐标,也是潮汐的规律。那个过程,不是在攀登,更像是在开凿——用时间的钝斧,一凿一凿,在自己思维的岩层中,开凿一条新的运河。当二模试卷上赫然出现“98”这个数字时,我没有狂喜。我抚摸那些对勾,像抚摸指尖的旧茧。我知道,我赢得的并非一个分数,而是一片全新的疆域——它不在远方,就建立在我曾最为恐惧和贫瘠的内心腹地。
如今,我站在美术高中的画室里,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。我画光,画影,画静物的轮廓。我知道,我画的更是那根震颤的琴弦,是那片破浪的拨片,是那道曾被泪水模糊,最终却被 意志清晰地计算出的辅助线。
所有的启程,原都不是为了逃离,而是为了归航。时光如长河,我以古筝为轻舟,以柳琴为快桨,以数学为重塑的罗盘,一次次离岸,又一次次抵达更辽阔的自己。而每一次启程时,那“奋斗的泪泉”,早已在岁月的蒸腾与凝结中,化为我掌心里,一泓永不干涸的星辰大海。
归处
仰望星空的孩子,你的家在何方?家人是否因为你未归家而急得慌忙?
掉进水中的月影,你是否想回到天上?云做的被褥是否才能使你入睡?
被风吹弯了腰的树苗啊,你是否也想回到原来模样?你刚破土出芽时的倔强你是否忘记?
茂盛的大树,你是供人乘凉的伞,赶路人的依靠。
火红的花,你是摇曳的舞者,孩子的手饰。
飘渺的星,你是孩子的仰望。
后来的雨天,星消失了。
蝴蝶踩着水面停驻,不停地扇动着翅膀,它被大雨吓着了。
风不再伴着树苗玩闹,只留树苗在雨里静立,等风来。
花朵卡在沥青路里腐烂成泥,它用尽一生勇气绽放美丽,最后却没有人带它去好的归处。
孩子归家入睡的急,说她要在梦里去看星星。
第二天一早孩子冲进雨里,说她要去找星星。
初中组
题目:手机里的距离
提示:有没有一次,你发现手机反而让身边的人变“远”了?比如一家人吃饭时, 大家都低头刷手机,没人说话;或是和朋友见面时,对方总在回复消息,你们没 聊上几句真心话。写下这个让你触动的场景,描述你的心情变化,说说你后来是 怎么尝试“打破”这种手机带来的“距离”的。
手机里的距离
通辽第五中学初中部2024级(9)班 姜子涵
我们家的餐桌,是一艘寂静的船。每晚六点,它准时载着三口人,在灯光柔和的餐厅里,驶向一片名为“家”的虚无之海。海面风平浪静,唯一的声响是筷子触碰碗沿的脆响,以及汤匙舀动时敷衍的刮擦。除此之外,便是更庞大的寂静——一种被电流与像素豢养熟的,丰腴而傲慢的寂静。
父亲的瞳孔,被一块六点五英寸的屏映成幽蓝色,那里有永不休止的K线图,像一群争食的银色小鱼,攫取了他全部的忧喜。母亲的指尖在五光十色的购物直播间滑动,唇边偶尔泛起的笑意,是为一件即将到货的羊绒衫,而非为我。而我,也惯常地戴上耳机,让我的世界被英语听力或流行乐填满。我们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,只是三条边之间,隔着无形的、厚厚的玻璃。我们彬彬有礼,互不侵犯。
直到那个周五的傍晚。一道雪亮的闪电劈开阴沉的天幕,随即,雷声像巨灵神的战车从楼顶碾过,世界骤然漆黑。停电了。惯性被强行掐断。那一瞬间,我看见三张脸庞,被同一根看不见的丝线拽起,从各自发光的岛屿上茫然抬头。父亲的K线融于黑暗,母亲的商品链接消失无踪,我的歌声戛然而止。黑暗像浓稠的墨汁,灌满了整个房间,也淹没了那层我们赖以藏身的玻璃。
寂静不再是背景音,它变成了实体,沉重地压下来。我甚至能听见冰箱压缩机停止工作后,那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。
“咳,”父亲的声音在黑暗里显得有些陌生,像生了锈,“要不……点个蜡烛?”
母亲窸窸窣窣地起身。当那一点橘色的光晕在餐桌中央亮起,我看见了神迹。光,原来是有形体的。它那么谦卑,那么温柔,只在桌面上圈出一小片温暖的疆域,将我们三人的身影,不分彼此地揽入怀中。我们的脸,不再是电子屏幕那种冷冷的、被动的反射体,而是被这活火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、颤动的金边。我看见父亲鼻翼旁两道深刻的法令纹,像藏着许多不曾讲出的疲惫;我看见母亲眼角细密的纹路,在烛光下竟像绽开的、柔和的花。
“爸,”我鬼使神差地开口,声音轻得像怕惊走这光,“你第一条皱纹,是什么时候长的?”
他愣了一下,目光从虚无处收回,真正地、缓缓地聚焦在我的脸上。他笑了,眼角的纹路更深了,像阳光下的湖面。“好像是……你三岁那年,非要骑在我脖子上看烟花,笑得没心没肺的那次。”
记忆的闸门,被一句问话悄然撬开。我们谈起我小时候走丢在商场,父亲急得差点报警,最后发现我趴在玩具柜台前睡着了的糗事;谈起母亲怀着我时,疯狂想吃酸到倒牙的青梅,父亲半夜跑遍半座城。烛芯“噼啪”一声轻响,爆出一朵欣喜的灯花。
就在那个普通的停电夜,我完成了一次重要的“抵达”——不是物理的远行,而是心灵的归航。这何尝不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“新征程”?我们要征服的不是星辰大海,而是数字洪流中那些失落的真实连接。
作为在数字时代成长的一代,我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——既要善用科技驰骋千里,更要守护好咫尺之间的温度。这需要智慧,更需要担当。
当灯光重新亮起,世界恢复喧嚣与秩序,我们默契地没有立刻去触碰那些冰冷的机器。那截蜡烛已被母亲郑重收起,像收藏一簇火种。
如今,我们家有了“停电时刻”——每周五晚饭,主动熄灭所有屏幕,点亮那盏纸糊的灯笼。在这个光晕里,父亲学会了讲述,母亲重新成为倾听者,而我,这个五百度近视的初二女生,终于看清了父母眼中比任何像素都细腻的温柔。
新征程就在方寸之间。当我们学会在奔腾的时代洪流中为自己、为爱的人点一盏灯,守护那些易被冲刷的情感河床——这,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文明最珍贵的传承。
小学组:5-6 年级
题目:那次,我放下了手机
提示:有没有一次,你刻意关掉手机,却收获了意外的快乐?可能是和爸爸妈妈去 公园放风筝,发现风吹过脸颊比玩手机更舒服;或是帮奶奶整理老照片,听她讲 过去的故事比刷短视频更有趣。写下你“放下”手机的原因、过程中的所见所感, 说说这次经历让你对手机有了什么新想法。
那次,我放下了手机
“叮!叮!”手机像只贪吃的小鸟,不断从口袋里蹦出来,啄着我的手指。我第无数次按下锁屏键,可眼睛还是黏在那块发光的玻璃上。直到——那天下午,我正蜷在沙发角落刷短视频,突然听见窗外的蝉鸣声变得特别响亮。抬头一看,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子酱的颜色,而我的作业本还躺在书包里,像一张皱巴巴的白纸。“不能再这样了!”我对自己说,然后做了一件“惊天动地”的事——我把手机塞进了冰箱的冷冻层。
没了手机的“绑架”,时间突然变得好长。我翻出积满灰尘的显微镜,在阳台观察蚂蚁搬家的路线;用旧纸箱搭了一座“太空堡垒”,还给它画上了会发光的按钮。最神奇的是,我发现小区里那棵老槐树下藏着个秘密:树皮上的纹路像一张地图,树洞里住着一只总爱眨眼睛的麻雀。
晚上,妈妈回家时吓了一跳:“你居然没抱着手机?”我神秘地眨眨眼,从冰箱里掏出“冰镇手机”,它像块小砖头,屏幕上还凝着水珠。妈妈笑了:“看来科技产品也需要‘冷静’一下呀。”
那晚,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没有手机的鸟。翅膀掠过树梢时,风在耳边唱起歌;低头看地面,蚂蚁们正举着树叶伞排队回家。原来,放下手机后,世界会像拆盲盒一样,不断冒出惊喜——冰箱里的“冰镇手机”,树洞里的麻雀朋友,还有显微镜下蚂蚁们整齐的“高速公路”。
现在,我的手机依然住在冰箱里——当然,是“定时入住”。因为我知道,有些快乐,只有放下那块发光的玻璃才能看见。
小学组:1-2 年级
题目:我和手机
提示:小作家们,手机是不是有时很贴心,有时又会带来小烦恼呀?可能它帮你听 过好听的儿歌、和外婆视频聊天(这是手机的“好”),但也可能因为看太久动画, 眼睛变得酸酸的(这是手机的“小麻烦”)。快把你发现的手机的“好”和遇到的 “小麻烦”写下来,说说你更喜欢手机的哪一面吧!
我和手机
我的手机宛如一个小魔法盒,只需轻轻一点,爸爸的笑脸便会出现在屏幕里。他坐在单位里的椅子上问道:“宝贝,吃饭了吗?”我用力点头,还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给她看,逗得爸爸哈哈大笑,仿佛他真的就在我面前。
手机里还住着一位会讲故事的小精灵。每逢下雨天无法外出时,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便会跳出来陪伴我。有一次,我学着小矮人的样子打扫房间,妈妈惊喜地抱住了我。
然而,这个魔法盒有时也会变成小妖怪。某天,我不小心刷到了恐怖诡异的小视频,结果晚上睡觉时,眼睛又酸又涩,仿佛有小沙子在里头跳舞。梦里尽是打打杀杀的怪兽,吓得我半夜钻进了妈妈的被窝。
如今我明白了,手机就像彩虹糖——不能因为它的甜美就无节制地享用。妈妈和我拉钩约定:每天只看半小时,保护我那如星星般亮晶晶的眼睛。
我更喜欢懂事时的手机,它让我见到思念的人,学会动听的故事,却不会让我流泪。原来,让魔法一直美好的咒语,就叫“适可而止”。
主题范文
Theme Model路边的栾树早已换上了秋日的盛装,栾树妈妈正温柔地洒落她那黄色的“宝宝”。这些小小的金黄花儿,一朵挨着一朵,一片连着一片,簌簌地落在地面上,不一会儿,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碎金似的地毯。
所有的启程,原都不是为了逃离,而是为了归航。时光如长河,我以古筝为轻舟,以柳琴为快桨,以数学为重塑的罗盘,一次次离岸,又一次次抵达更辽阔的自己。而每一次启程时,那“奋斗的泪泉”,早已在岁月的蒸腾与凝结中,化为我掌心里,一泓永不干涸的星辰大海。
茂盛的大树,你是供人乘凉的伞,赶路人的依靠。 火红的花,你是摇曳的舞者,孩子的手饰。 飘渺的星,你是孩子的仰望。
如今,我们家有了“停电时刻”——每周五晚饭,主动熄灭所有屏幕,点亮那盏纸糊的灯笼。在这个光晕里,父亲学会了讲述,母亲重新成为倾听者,而我,这个五百度近视的初二女生,终于看清了父母眼中比任何像素都细腻的温柔。
没了手机的“绑架”,时间突然变得好长。我翻出积满灰尘的显微镜,在阳台观察蚂蚁搬家的路线;用旧纸箱搭了一座“太空堡垒”,还给它画上了会发光的按钮。最神奇的是,我发现小区里那棵老槐树下藏着个秘密:树皮上的纹路像一张地图,树洞里住着一只总爱眨眼睛的麻雀。
手机就像彩虹糖——不能因为它的甜美就无节制地享用
书画灵感
Painting and calligraphy